DN80/89小區供熱直埋式保溫管聚氨酯預制直埋保溫管主要由輸送流體介質的工作芯管、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溫層以及高密度聚乙烯外保護層三部分,通過設備依次由內向外緊密結合而成。我公司采用國外引進的高壓成套聚氨酯發泡設備生產的三位一體直埋保溫管整體性能優良,嚴格執行鋼管外表面拋丸除銹工藝處理和高密度聚乙烯外護管內表面電暈處理工藝,從而更進一步提高了保溫管的整體粘結性能。
更新時間:2024-06-25
DN80/89小區供熱直埋式保溫管
聚乙烯聚氨酯直埋式保溫管
第1部分:工作芯管
根據施工設計說明或用戶要求可分別采用20#、Q235鋼制作的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執行標準GB/T8163),直縫焊接鋼管或熱鍍鋅直縫鋼管(GB/T3091),雙面埋弧螺旋縫焊接鋼管(執行標準SY/T5037部標/GB/T9711國標)、輸送流體用不銹鋼管(執行標準GB/T14976)、PPR塑料管(執行標準GB/T18742)等。鋼管表面經過x進的拋丸除銹工藝處理后,鋼管除銹等級可達GB8923標準中的SA2級,表面粗糙度可達GB6060.5標準中R=12.5微米。鋼管表面除污除銹后在涂刷一層氰凝防腐材料,其作用一是防水,二是改善鋼管表面與保溫層之間的粘結表面,使鋼管與保溫層形成一個牢固的整體。
也可以由客戶提供鋼管,我公司做鋼管的保溫施工,鋼管的壁厚和廠家品牌可根據設計說明或用戶要求選用套定額。
聚乙烯聚氨酯直埋式保溫管
聚氨酯預制直埋保溫鋼管規格(公稱直徑DN):DN25、DN32、DN34、DN38、DN42、DN48、DN57、DN60、DN73、DN76、DN89、DN108、DN114、DN133、DN159、DN168、DN219、DN273、DN325、DN377、DN426、DN478、DN529、DN630、DN720、DN820、DN920、DN1020、DN1220、DN1420、DN1620等。
第2部分:硬質聚氨酯泡沫保溫層
聚氨酯預制直埋保溫管的保溫層材料為60KG/M3—80 KG/M3的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采用高壓發泡機在工作芯管與外套管之間形成的空腔中一次性注入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原液,即俗稱的“管中管發泡工藝",可充分填滿工作芯管與外套管之間的間隙,并具有一定的粘結強度,使芯管、外套管及保溫層三者之間形成一個牢固的整體。其作用一是防水,二是保溫,三是支撐熱網自重。當輸送介質溫度為-50℃—120℃時,保溫層采用硬質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保溫材料,當輸送介質溫度為:-50℃—150℃時,保溫層采用硬質聚氨基脲酸酯泡沫塑料保溫材料。
第三部分:高密度聚乙烯外防護層
聚氨酯預制直埋保溫管的外護層采用優良的高密度聚乙烯為原料,使用x進的設備與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管材一般分為黑色或黃色(即黑夾克管、黃夾克管),其顏色和壁厚也可根據用戶的要求生產,其基礎材料和性能指標*相同。我公司從國外引進了的生產技術設備,擁有十幾條聚乙烯塑料管擠出機生產線,可高速生產Φ90mm-Φ1800mm各種規格的超大聚乙烯外套管,我公司在生產高密度聚乙烯外套管時,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為了提高聚乙烯外護層與聚氨酯保溫層的內壁粘結強度。
DN80/89小區供熱直埋式保溫管
一、在設計和施工中,一定要真正理解供熱管道直埋敷設方式分為有補償直埋敷設及無補償直埋敷設兩種方式,確實掌握兩種方式各自的工作原理,特點及其應用場合,以便在設計上合理選用,施工上安全、可靠、經濟。
1 首先要掌握概念:有補償直埋敷設方式,是通過管線自然補償和補償器(如方形和波紋管補償器)來解決管道熱伸長量的,從而使熱應力為z?。粺o補償直埋敷設,簡單地說就是管道在受熱時沒有任何補償措施,而是靠管材本身強度來吸收熱應力。
2 無補償敷設方式的基本原理:在安裝管道時,首先給管道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將管道焊接固定,當管道恢復到安裝溫度時(溫度降低),管道預先承受了一定的拉應力。當管道通熱工作時,隨著溫度的升高,管道應力為零,當繼續升溫時,管道的壓應力增加,當溫度升到工作溫度時,管道的壓應力(熱應力)仍小于許用應力。這樣,管道可以不用補償裝置而正常工作了。
3 兩種敷設埋設深度考慮不同因素。 高溫預制直埋保溫管 一是當確定采用有補償直埋敷設方式時,埋設深度只考慮由于地面荷載的作用不會破壞管道的穩定便可,從經濟、施工方便等方面考慮。當采用有補償直埋敷設方式時,盡量淺埋,一般覆土厚度大于0.6米即可,且與管徑大小無關。二是當采用無補償直埋敷設方式時,埋設深度要考慮管道的穩定要求,穩定性當采用不預熱的無補償直埋敷設管道時,主要與覆土厚度有關,一般比有補償埋得深,行,覆土厚度應與管徑大小成正比。
4 設計中究竟采用無補償敷設還是有補償敷設方式,原則是直管道較長,中間分支較少,供熱介質不超過100℃時,應優先選用無補償敷設方式,否則,應考慮有補償敷設方式。具體的熱網主干線應采用無補償敷設方式,而分支庭院管網則應采用有補償敷設方式,但目前有的設計者偏愛有補償敷設,應提倡優化設計。